【王羲之】
303年-361年,字逸少,號澹齋,原籍琅琊臨沂(今屬山東),後遷居山陰(今浙江紹興),中國東晉書法家,有書聖之稱。
為南遷琅琊王氏士族貴胄,後官拜右軍將軍,人稱王右軍。師承衞夫人、鍾繇。著有《蘭亭集序》。祖父王正為尚書郎。父王曠為淮南太守。
王羲之七歲時跟書法家衞鑠學習書法,庾翼在荊州見時人競習王羲之書體,不以為然說:「小兒輩乃賤家雞,愛野鶩,皆學 (王)逸少書,須吾還,當比之。」
相傳王羲之住處附近有一小池,王羲之練完書法均在此洗筆,每日習字,久之,池水為之變黑,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。當年王羲之在溫州擔任永嘉郡守之際,曾在今溫州墨池坊揮灑文墨,故於溫州舊鹿城區市政府前有一墨池。
《奉橘帖》行書,2行,12字,即:「奉桔三百枚,霜未降,未可多得」。
書風坦然清純,字字挺立,體態舒朗。其帖是王羲之送別人橘子時附上的便條。
有學者研究古人寫字姿態,發現古人會以站姿書寫,可能是因為宋明之前椅子不盛於民間。
另,又有古人會將紙張拿於手中書寫一說,於是讓學生體驗這樣的書寫方式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